找到相关内容1991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具缚凡夫恶业厚重 何以往生净土

    譬如愚劣的凡夫跟著转轮王,一天一夜就可以行遍四天下,这不是他的力量,而是转轮王轮宝的力量。”   如果有人认为,烦恼的凡夫不能往生净土,那是不是就表示烦恼的凡夫也应该见不到佛才是呢?然而并非如此。我们知道念佛三昧是随着无烦恼的无漏善根而引发起来的,的凡夫还是可以随着他修行的程度,而见得到佛身的粗略相貌,菩萨见得的是佛的微细相貌。   往生净土也是一样,虽然净土是无漏善根的果报,但是...

    天台智者大师

    |净土十疑论|净土|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22425113691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根据上面所介绍的四谛内容,可不可以说佛教是厌世主义,因为看不出它对世界任何积极的理想和采取任何积极的手段?

      赵朴初答:从对待的世界来说,可以说是厌世主义,但是佛教当时的创立,反映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,它对人间世界也是一种理想的。例如《增一阿含经》记载,佛陀谈到转轮王统治的社会情况时,他说:那时候世界上土地平整,如镜清明;谷物丰饶,遍地皆生甘美果树;时气和适,四时顺节,人身康乐,少病少恼;富足如意,食不患苦;欲大小便时,地自然开,事已复合;金银珍宝,散在各地,与瓦石同流;人民大小平等,皆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41410703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人寿自有定数,寿尽神识自脱躯壳,何以必先病而后死,修行功夫纯熟者,能不能幸免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生老病死的四阶段,凡夫遇死之前多数以上皆先病而后死亡,但少数之人亦有无病而死者;修行得道之人,功夫纯熟,少数之人亦先病而后入涅槃者;多数人皆能无病而得自在入涅槃。   不论凡夫(梵语prthag-jana)与圣人(梵语arya),身体总是物质之物,生病在所难免,轻重有别,圣人的果位高深者,有时可成金刚不坏身,如九华山地藏菩萨、南华寺六祖慧能大师、丹田大师、无际大师、憨山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240812421.html
  • 结戒十义

     8.断现前——要有利于僧众断除现在烦恼。   9.断未来——要有利于僧众证得无余涅磐,永断烦恼,不再受生死。   10.令正法久住——要利于正法长住世间,不令断绝。   这十条中的前三条“摄取于僧、令僧欢喜、令僧安乐”是对僧团组织建设方面的要求。六七两条“令未信者信、已信者增长”是对僧团社会影响方面的要求。余下四条“难调者调,惭愧者安,断现在,断未来”是对僧人不自扰、不扰人...

    明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3151051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什么是转依?

    济群法师答:   修行,就是转依的过程。这也是佛法和哲学的根本区别所在。所谓转依,就是一种实践,是对生命的转变!我们了解生命,目的是为了改善生命,将充满缺陷的生命改造为解脱、圆满的生命。我们认识世界,目的是为了改善世界,将充满污浊的世界改变成清净、祥和的乐土。在唯识宗的修行中,转依就是转识成智,转染成净,将、杂染的阿赖耶识转变为清净的无垢识。从对空性的迷惑状态,转变为觉悟的状态。 ---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什么是转依?|济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5077868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学佛所发的愿心,和妄想分别的心,什么不同?

    济群法师答:   愿心萌芽时,也是妄想。只不过,这一妄想不是为了个人,而是要利益一切众生。通过这种愿心,可以扩大并成就我们的慈悲心,进而藉空性见之力,将其中的杂染成分逐步剔除,使之清净无漏,成就佛菩萨那样究竟圆满的大慈大悲。   我们现有的心行基础是妄心。就修行而言,不仅离不开妄心,还须运用妄心完成对心的改造。包括慈悲心、空性见的成就,皆离不开意识的作用。 --------------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学佛所发的愿心,和妄想分别的心,什么不同?|济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5377873.html
  • 问:八识各成了什么智?

    成所作智,妙观察智,平等性智,大圆镜智。 凡夫八识,至如来转为四智。一,大圆镜智,转第八识者。如之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。此智变如来之身土而持一切之功德,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之色像,故名大圆镜智。缘境无边,照法界之事理,故又名一切种智。即如来万德之总本也。二,平等性智,是转第七识者。反于第七识之我见而达无我平等之理,于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之智也。三,妙观察智,转第六识者。妙观察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14578001.html
  • 达真堪布答:为什么不能轻易谈论众生的过失?

    你怎么知道如法不如法啊?你凭什么来衡量、来判断啊?仅仅靠一些直觉,你作为一个凡夫那么大的能力吗?光靠这双肉眼,连墙外面的东西都看不到,能看到别人的内心吗?能看到别人这些无漏的功德吗? 谈论众生的过患,还容易诽谤到佛菩萨。一种说法,“佛和贼不知道在何处。”我们看不出来贼在哪,同样也看不出来佛在哪。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,也化现成狗、猪、苍蝇、蚊子的时候。所以我们不能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5512594709.html
  • 净土十疑论·第五疑(原文·白话)

    念佛三昧,愿生净土。乘弥陀佛愿力摄持,决定往生不疑也。如人水路行,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,谓他力也。譬如劣夫从转轮王,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,非是自力,转轮王力也。”   若言凡夫不得生净土者,亦可凡夫应不得见佛身。然念佛三昧并无漏善根所起,凡夫随分得见佛身粗相也,菩萨见微细相。   净土亦尔,虽是无漏善根所起,凡夫发无上菩提心,求生净土,常念佛故伏灭烦恼,得生净土,随分得见粗相,...

    智者大师

    |净土十疑论|净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2390038870.html
  • 答起信论唯识释质疑

    上缘而独说等无间缘耶?此由质者未能虚心毕读全释,唯阅用无漏无间相生,释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段,致生疑误。心法之起,必具四缘,则四缘皆能起义,何独排等无间缘谓非缘起耶?纵云狭劣,亦不能排等无间缘非缘非缘起也。况所缘缘、转无间缘但心法,非狭非劣,正其殊胜,是能虑变之心法乃此缘故。既起能虑变之心法,间接即起所虑变之色法故。至云:圣教何在,则唯识论“阿陀那识及前五识,无间无漏生;第六、七识,...

    太虚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2243058.html